湖南省勞動模范蔣建中。
4月29日,位于新寧縣城的湖南山立水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內,因公手指粉碎性骨折的蔣建中還堅持在生產車間工作,而這恰恰是他24年來醉心于發(fā)電機研發(fā)技術,扎根基層崗位、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。他2015年被評為“湖南省勞動模范”。
愛崗敬業(yè) 奮發(fā)進取
今年47的蔣建中, 1992年從湖南機電學校畢業(yè)后一直在原新寧水電設備制造廠工作。參加工作后蔣建中就確立了人生理想:做一名有夢想的發(fā)電機設計工程師。從剛參加工作的熱血青年,到逐漸成熟的技術骨干,到技術開發(fā)的帶頭人。無論是在不知疲倦鉆研業(yè)務知識的無數個日日夜夜里,還是在吸納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標準致力產品創(chuàng)新的摸索中,他一直用求實的工作態(tài)度、勇于創(chuàng)新的膽識,實現著自己的工程師夢。
2004年企業(yè)改制,蔣建中挑起了湖南山立水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技術開發(fā)組組長、發(fā)電機設計工程師這一重擔。當時廠里給他一個難度極大的設計任務:SFW800-6/1180發(fā)電機高壓線圈熱壓模。這種熱壓模工裝以前廠里還只設計成功過2套這類工裝,而且制造周期長。他接到任務后,積極向老師傅們請教加工方面的經驗,同時查閱有關資料,運用學到的相關知識,請教有經驗的技術人員,每天晚上加班加點,提前完成設計圖紙。圖紙出來后,他來到車間指導工人施工,并與工人們一起晚上加班生產。經過2個多月夜以繼日的工作,提前1個月完成了制造任務,深得全廠干部職工的好評。
蔣建中(右二)在生產線上指導工人。
作為一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技術設計人員,他深知打造產品的升級版,對于企業(yè)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多年來,作為湖南山立技術開發(fā)組組長的蔣建中,帶領技術開發(fā)組全體人員想方設法,克服重重阻力,在人手少、資料缺、經費緊的情況下,攻克了許多生產技術難題,共開發(fā)了180種水輪發(fā)電機新產品、143種水輪機新產品,其中有18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。他自己獨立完成58種發(fā)電機產品設計和設計各種工裝夾具、模具610多種。2015年他開發(fā)了單機容量超1萬千瓦的水輪發(fā)電機組產品設計,已得到哈薩克斯坦設計院的認可,產品正在制造之中,進展順利,為湖南山立的產品升級躍上一個新臺階。
任勞任怨 無私奉獻
在湖南山立員工的心中,“蔣勞模”就是一面旗幟。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總是挺身而出,出現在企業(yè)最關鍵、最需要的地方。
2010年8月至10月,是湖南山立生產最忙的時期,他設計的SF2000-20/2600發(fā)電機必須在10月15日前制造完成,否則用戶要推遲一年付款提貨,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損失。由于這種產品是山立公司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的產品。為了保證質量和交貨時間,他白天到車間指導工人生產,晚上和節(jié)假日加班。在產品總裝的最后3天,車間工人輪流加班生產,他晚上加班到11時,早上4時就起來到車間指導生產。
蔣建中獲的多項榮譽證書。
2016年1月19日,距新寧1100多公里的湖北省十堰市鄖縣有兩個改造電站請他去解決技術問題。由于公司任務重,他上午從公司出發(fā),晚上11時才到鄖縣,路途中本來有服務區(qū)可以停下來休息、用餐,但為了趕時間,他等到了鄖縣才去吃晚餐。事情處理好后,21日上午從鄖縣出發(fā),下午經過長沙,這時還下著小雨,本來可以住下來休息,第二天才回。但他為了公司能節(jié)約開支和趕時間,沒進長沙城,晚上11時才回到家里吃晚餐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他對事業(yè)無限熱愛、舍得付出的精神,攻克了一個個科技難題,使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,企業(yè)實現了展翅騰飛。2015年公司出口創(chuàng)匯達1300萬美元,實現利稅1400萬元。